過年回老傢的時候,我們去叔爺爺傢做客。大人們都在客廳裡聊天,堂姐帶我去參觀瞭傢裡的各個房間。雅緻的書房裡,雪白的牆壁上十分醒目地掛著一副巨大的算盤。
我疑惑地想:現如今大傢的書房裡都流行掛字畫,怎麼叔爺爺傢掛這副“古董”算盤乾什麼呢?想到這兒,我走近一瞧,隻見算盤是沉香木製作的,檔上的油漆已經斑斑駁駁,但是依稀可以見到上面雕刻著一些花紋,做工十分精細。一顆顆算珠油光發亮,摸起來光溜溜的。這算盤看起來很陳舊瞭,可是整個算盤卻一塵不染,可以看出主人對它十分愛惜,想象得出平時總會用手帕很仔細地擦試過。
我好奇地向堂姐詢問這算盤的來歷,原來裡面還有一個故事呢。
叔爺爺原來年輕時是店鋪裡的賬房先生,因為打得一手好算盤,去參加瞭縣裡的珠算比賽,從中脫穎而出,使叔爺爺在整個縣城都遠近聞名。農村信用合作社請他去上班做瞭職員。後來,叔爺爺也由普通的職員一步步做到主任,現在退休在傢。而這個大算盤就是那次縣珠算比賽中的獎品。
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,算盤漸漸地被小巧玲瓏的計算器、功能卓越的電腦所取代。算盤逐漸退出瞭歷史的舞臺,失去瞭昔日的光彩。而如今,現金流量也越來越少瞭,大傢都進入瞭無現金時代,出門連買菜、吃飯都不必帶現金,直接拿出手機掃一掃,用微信、支付寶來支付瞭。
這時,叔爺爺走瞭過來,見我們都好奇他的這個寶貝。在我們的央求下,他小心翼翼地取下視如珍寶的算盤,熟練地給我們演算起來,口裡還默念著:“一下五去四,二下五去三……”噼裡啪啦的撥珠聲猶如一首婉轉動聽的老歌,又似華夏曆史長河中翻騰著的一朵朵浪花。古老的算盤上刻滿瞭中華傳統文化的烙印,那一顆顆算珠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光輝歲月與不朽的傳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