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裡,我和媽媽妹妹來到瞭銀川的姥姥傢。一進門就看到傢裡的一面牆全部改成瞭可以放書的小格子,上面整整齊齊地擺滿瞭書。我興奮極瞭,跑過去左拿一本,右拿一本,翻翻這個,看看那個。這時,有一本發黃的書吸引瞭我的目光。哇,還有這樣的一本書,用線繩裝訂,封面有些殘破瞭,紙張發黃,厚厚的一本,價格卻隻有九角錢。“姥姥,您那時代的書好便宜啊,這麼厚的一本書現在至少30-40元呢”我感慨地說道。姥姥笑瞭,慈愛地摸摸我的頭,說;“傻孩子,九角錢那時可不便宜啊,姥姥一個月的工資也才20元錢。”姥姥陷入瞭回憶,“那時,我20幾歲,是一名織毯女工,雖然每天工作很辛苦,可還是有大把的精力,想去學點什麼、做點什麼。就在雜誌上看到瞭詩歌,心裡很嚮往,萌發出學寫詩的念頭。每次一發工資,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書店把心儀的書買回傢。“姥姥,那你後來有學會寫詩嗎?”我好奇地問。姥姥神秘地一笑,從書架上找出一個厚厚的本子。我打開一看,上面貼著一張張從報紙、雜誌上剪下來的詩歌,還附有主編的點評,厚厚的一沓。我由衷地贊嘆道,“姥姥,您真厲害。”姥姥笑著說:“那時,每天坐在織毯機,看到從手中滑過的一道道絲線,就把它想成詩句,編織我的文學夢,那是一段我生命裡又充實又幸福的時光瞭。”
不止姥姥傢,我傢也有一大櫃子的書。我的媽媽愛看書也愛買書。媽媽以前學信息專業,後來她喜歡上瞭建築,經常一摞一摞地往傢買書,爸爸勸她有些書可以借不用買。可媽媽說她喜歡一邊看一邊在書上寫寫畫畫,隻有屬於自己的書,她看得才自在。我常常看到媽媽端著一杯咖啡,悠然自得地坐在那裡看書。
再說說我吧,隨著我一天天長大,我的房間裡也堆滿瞭書,有小說、漫畫、科普、散文。每天在學習之餘,拿起我心愛的書,那就是我一天最愜意的時光。與書為伴,就是從姥姥、媽媽傳下來的好習慣。書中有我們對生活的熱情與希望,有我們對未來的憧憬與探索。書,就是我傢最好的傳傢寶。